保齡球是一種運動
運動當然有他的理論
「人云亦云」絕對不是這項運動的真理

我不喜歡談論保齡球理論
因為不管從訓練法 開球 設計 還是實戰等等
我都只能夠算是略懂皮毛
多懂一分 更瞭解自己知道的 不過是冰山一角
別問我為什麼不教理論 因為我也沒什麼資格教人
因為我懂的 不過只是皮毛 不到融會貫通的程度 又怎能教人呢?

保齡球牽扯的至少包括心理學 運動生理學 物理學 運動力學等(應該運動都是如此)
我贊成多學習 甚至多思考 多推理
才不會接受了「反邏輯」的理論 還將之是為圭臬

當然美國是保齡球的大國 在保齡球的研究自是相當的深遠
不過在接受所有知識、資訊之前 我們也要學會思考
因為在運動界裡 沒有永遠的真理
很多的資訊 都是昨是今非 不是恆久不變的
在語言學裡 沒有任何的語言還是文字可以確實的表達100%的訊息
這是現代人學習新知應有的素養 透過判斷 透過思考
方能窺視那部分的哲理 而不是一味的全然接受 囫圇吞棗

「拉球」、「送球」、「側拉」、「旋拉」、
「大曲」、「小曲」、「Hook」、「Curve」
這些字能不能準確的定義 甚至誰可以或誰有資格來定義?
很多人會在這些字之間 尋求與英文的對照
兩個字之間 是否又能完全等同呢?
從語言符號學來說 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講「得意忘言」 能夠瞭解表達的意思 就不用在乎是用什麼文字表達

包括Stroker、Tweener、Cranker這三個字在美國兩大系統(一個是USBC,另一個我忘了)
就有不同的定義 裡頭都有很確實的說出認定的方式(例如球過箭頭前轉了幾圈,我之前文章有寫過)
常常聽球友間爭的面紅耳赤就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定義 我看了只覺得好笑

至於「送球」 之前也有家族熱烈討論 部落格熱烈討論 轉錄文章熱烈討論
有時候文章給我的觀感 似乎「送球」就是一種原罪
甚至把「送球」掛在嘴邊的人 更是沒水準
真是讓我很囧阿 因為本人正是那愛說「送球」的人

甚至在我的打法裡頭 也有送深、送淺的差別(還是我是洗芭樂打法?)
如果說用「延伸長」、「延伸短」來解釋 我倒覺得不太恰當

從Release到延伸 我想保齡球跟其他的運動 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例如棒球跟丟石頭 兩者手臂的擺盪方式是由上向前再往下(先不談下勾)
保齡球則是從後由下向前再往上 從人的身體來談與地心引力的影響
由上向下是不需出力 但是由下向上則是要出力
如果從球離手後(無論什麼球 無論是釋放還是離開)人的手臂有沒有出力量?
出的這股力量 是遞增?還是遞減?還是0?還是不變?
如果從棒球或石頭想(比較輕的物體) 或許很難懂
如果把球換成保齡球或更重的東西 如磚頭
把磚頭當作保齡球丟 手臂會是怎樣動作?而磚頭的旋轉又會是如何?
如果不額外用力(額外用力也很難懂)球可以怎樣的旋轉呢?

很多運動的擺盪都喜歡比喻成鞭子 例如網球、排球的發球 保齡球的擺盪
可是 手就是手 是人的一部份 承受重量 手指、手腕就會塌掉
就像手遇熱 腳踢石頭一樣 像是本能反應(國中生物教的 但也不等於真理)
除非經過訓練或者特強的意志 才會與反射動作做出不一樣的反應

再回到棒球的出手 手指的握球方式 抓紅線的位置 給予球體不同的旋轉
可以投出不一樣的球路
例如快速直球 是手指扣住縫線 出手時給予球體逆迴旋的旋轉
逆迴旋可以讓球在行徑的過程中抵抗與空氣的阻力 球的飛行速度下降的就會比較少
(球從離手後 因為空氣的關係 球速是遞減的)
快速直球又分二縫線球跟四縫線球 這就跟抓球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所謂四縫線球就是出手後 球體每轉一圈 會轉過四條縫線
二縫線球則是旋轉一圈 經過兩條縫線
所以四縫線球透過縫線與空氣的接觸 球體上方的氣流更快 下方較慢
經由白努利定理 球會往上方移動 但是因為球飛行的過程 受地心引力影響
還是會往下掉 不過掉的比例比較低 讓打者有上飄的感覺

而下墜球則是投出較少的旋轉 讓球體飛行時 減少旋轉抵抗空氣的阻力
球體受到空氣的阻力越大 則地心引力的效果越明顯 所以離手越遠
在落地前的垂直變化量會越大 這就是垂直系變化球的原理

好~說了這麼長篇 就是說明了 手指在球體旋轉上 有很大的作用
絕對不是只靠整個手臂的擺盪 手指就會「自然」帶到球
沒有這麼自然 人體的自然機制 會保護自己 讓手減少負荷
Wang也是因此 之前才要帶假指甲 所以摩擦受阻是正常的
不過如果過多到不可負荷 或者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則就要調整球孔
或者改變姿勢 才能維持長遠的運動生涯

提及至此 就不得不提 如果球速一樣 轉速低的 球質較重
因為球不是仰賴旋轉而保持球速 而是因為本身飛行的橫向力道較大
同理也可以運用在保齡球上
以飛碟球來說 過多的旋轉 有時候反而是下溝的主因
(當然影響的因素還很多 這只是其中參考的指標之一)

我們回到保齡球 一顆那麼重的球 釋放後 手該在什麼位置?
如果沒出力的話 手會怎麼延伸 (如果難以想像的話 就想成更重的物體)
所謂的「自然鐘擺」 我也是不認同的
因為在擺盪的過程中 適當的出力 可以讓球在釋放之後 還有力道往前延伸
也是人家說的「盪鞦韆」理論(我自己加上理論二字)
而保齡球離手後 不是要往上拋 而是要水平的在地上滾
這也跟其他運動不太一樣 所以釋球點的位置也不太相同
再加上可以配合滑步的技巧 增加在最低點的時間
釋放是「點時間」還是「一段時間」?
手離開球是「突然離開」還是「漸進離開」?
有人說手離開球的時間越短 球受阻越少 這個說法通嗎?
手離球的時間是可以改變的還是不可以改變?

這世上有所謂的真理嗎?
運動場上有所謂的真理嗎?
保齡球有恆久不變的真理嗎?
我不想也無權去批評「送球」或「拉球」的正確性
只是提出另一種方式讓大家去思考看看

只不過在聊天的過程中我也會運用到這幾個字彙來表達某些動作
我不敢說他精準
不過語言文字 不過就是種工具 能用能溝通就好
再者 才強調他的藝術性

「翻手」、「垮手」、「塌腕」、「曲臂」
這幾個辭 我也覺得在球友中 很大的誤會
有時候好像是很棒的技巧 有時候 又變成致命的缺點
思考看看 究竟有這麼神奇 還是這麼嚴重嗎?

送不送球?「爽」就好...

我挺愛送的...(爽)
----
阿超阿越家族文章有提到 出手後 從前是向上延伸 現在是向球瓶延伸 你認為孰者正確呢?

寫這篇只是想表達 無論如何 都該有保有不否定別人的雅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g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