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風雨很大 今晚的比賽會順利吧?
球道沒問題 球隊的也都會來 應該OK吧
看著陸續進球館的人 大家都不辭風雨的來打球
沒錯 我們的路是對的
我們的努力讓大家對保齡球 再次充滿熱情
有你有我 這個球館不再空空蕩蕩
咦...不對阿 我離職了 我不該在門口擔心這樣的事
這一秒 我醒了

原來剛剛是一場夢 外面的風雨訴說著強颱的與眾不同
又是一場極寫實的夢 每一次我都以為我放下了
卻又暗自在夢中努力 我心中沒有任何的懊悔悲傷
我對自己感到光榮 對未來卻充滿憂心

我失去了球館的工作
工作對我來說 不太重要
薪水對我來說 也不是那麼重要
我憂心的是 誰來扮演我的角色?
在業界推廣保齡球的角色
我依舊會持續推廣保齡球 只是不再掌有資源了
保齡球的風氣 會不會大受影響

可能很多人會講 「有這麼嚴重嗎?」
「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吧?」
「明天太陽繼續升,地球繼續轉,你管那麼多會不會想太多?」
不過 我很清楚
"我很重要" 而且超級重要

老實講我也不想給自己那麼大的使命感
"我只想當個快樂的球員"
而是一而再的事件讓我知道這個圈子我還需要為大環境努力
我不喜歡鑽球 可是台灣又有多少人付諸努力在鑽孔的世界裡?
又有幾個人可以幫選手鑽出「不受傷」的球孔
我不敢奢望要多好打 只要不受傷就好了
多少人有正確的觀念在教球 還是以訛傳訛的道聽途說
讓保齡球變成一種難以親近的神秘學問
又多少人為保齡球的環境在努力
大高雄縣市十幾間的保齡球館 人人自危 誰又能走出自己的路
走對的路 作對的事

大家都看報表 誰也不想虧錢 能夠趕快把錢收進來成為了首要目標
可是這樣的方向真的是對的嗎?
貴族世家一客牛排200元 會造成一客一千的王品沒有生意嗎?
不,反而我有能力的時候 我想要去吃一下王品
如果一客牛排30元 環境不好 口感不佳
對愛吃牛排的人 就算我再愛吃牛排 我也不會想去吃
以前一局10的時代 是我最不愛打球的時代 我甚至選擇開70分鐘的車
去外縣市打比較貴的保齡球

沒錯 有的人在乎品質 有的人在乎價格
如果有一天 全部的球館都只提供價格 而不提供品質
或許又是我不打球的時候了

這個工作我盡力了 要離開 我沒有遺憾
可是整個下午 我們四個球友MSN會議 大家也擔心起將來要何去何從
要去哪裡打球的問題
晚上 隊長也約我到他家聊天
也煩惱以後還有沒有人可以為我們的球道把關
可是大家都清楚的知道「不可能」了

如果我只是靠一張嘴 沒理由被我釘最慘的機房組人員全力挺我
要與我共進退
因為我從不跟他們無理取鬧 我只是在重複的每一天
把球道的品質要求到更好 追求完美 近乎苛求
機房組員對我說「你的直,你的要求,真的是很嚴苛,可是我們欣賞你。」
沒有我 他們的努力人家也看不懂
沒有他們 我的理念也無法貫徹 因為有我們 才開創了現在的局面
「兄弟,你們不需跟我共進退,為了我,你們留下,更要好好做...
...為了我最愛的保齡球,為了不讓我的朋友沒球打,繼續努力。」
我不想動員我的力量對抗球館 我們不需要用機房的力量還是球友的力量反抗
我只希望 我們還有地方可以打球
如果能夠讓我放寬心 開開心心的當一個球員
絕對好過讓我作球館的大頭

早上醒來 我想到一個名詞:企業的社會責任
上網一查(見文後附錄)
「企業在經營上須對所有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負責,而不只是對股東(stockholders)負責。」
是阿 企業不單只看營收
還有社會的責任
在球館上 還有推廣的責任
把餅做大 而不是把人搾乾
如果人家作 可以作的比我更好
我樂觀其成
請不要只把保齡球當成營利的工具
那麼相信有一天 這個企業主將會為此付出可觀的代價
---- 附錄: 廣義而言,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RS)是指企業對社會合於道德的行為。特別是指企業在經營上須對所有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負責,而不只是對股東(stockholders)負責。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至今尚無廣為接受的定論。有些人認為是企業將取之於社會的利益,具體地回饋給社會,亦即社會賦予企業的權利中,亦包括企業應盡的義務,須以社會所能接受的方式履行。 有一個類似但較籠統的定義是,企業對於其所依存而運作的社會,負有法律和社會義務,而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和這些義務關係的互動,以及如何履行這些義務。 以下較為正式的定義,是由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邀集六十個企業界及非企業界意見團體(opinion formers),在一次國際會議中所提出之看法: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 企業不應以社會責任缺乏完整定義,當成逃避社會責任的藉口。不論有無企業界合作,此概念的正式定義早晚會產生。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也體認到因文化或產業的差異,在實際應用上會有所不同,但仍鼓勵企業界積極參與討論。 ■ 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是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由於永續發展的概念本身已眾說紛紜,企業社會責任到底屬於永續發展的哪一部份,仍有強烈爭議。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的討論會提出以下的圖表,說明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關係,有助於釐清企業社會責任在永續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 新時事議題-大眾期望不斷昇高 企業社會責任早已名列全球公共政策議程之中,且重要性日漸提高。討論該議題的驅動力通常來自企業界以外的力量,人們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議題的興趣日益增加,直接影響了商業行為。 這些影響表現在社會公義和環境議題的非難上。不論這些指控有無根據,都嚴重影響企業聲譽,也已導致不良後果,舉例如下: ‧ 消費者的杯葛 ‧ 影響固定資產,如農地及建築 ‧ 無法吸引優秀員工,失去員工支持 ‧ 為補救過去錯誤,造成額外支出 ‧ 管理階層的注意力被移轉或分散,無法全心致力核心活動 ‧ 增加營運上限制,如新的立法規定 ‧ 籌措資金及投保困難 ‧ 企業發展過程(生命週期)困難重重(供給鏈中下游消費者,上游廠商) 一般大眾認為企業漠視社會價值而對企業施壓,這些壓力顯示社會對企業和政府的期望已有所改變。這個現象的產生來自世界的快速變化,全球通訊無遠弗屆,既有的權威和社會架構受到挑戰,因此不確定感及恐懼、疑慮在舊有體制的漏洞中迅速竄升。 面對不確定性,人們開始抽離對傳統機制的信任,除非這些舊有事物能證明其值得信賴。亦即,人們從被動聽信企業說「相信我」,轉而主動要求「做給我看」。同時,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會期望的提升,人們也定下更高的標準。 全球化、科技日新月異,加上世界秩序大幅重整,驚人的變動顯然造成極大的困惑-到底企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特別是業界跟政府之間,責任的歸屬該如何劃分呢?這些問題至今仍無明確的答案,必須依其政治、文化和歷史背景而論。 長期以來,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隨時代而變化。企業社會責任,這項企業的重要議題,可回溯至十九世紀企業的發展。企業所有人和領導者通常認定自己應負較多的社會責任,並參與社會發展或國家建設;因此常提供資金贊助房舍、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和大學的建造。芝加哥、舊金山、斯圖加和曼徹斯特等大城市裡的許多公共建築和機構,都是由前一世紀的企業領導人所捐贈的。 知名的成功企業家,例如卡內基(Andrew Carnegie)、范李爾(Bernard van Leer)、榮特瑞(Joseph Rowntree),和許多名聲較不響亮的有錢人,皆成立基金會從事慈善活動;即使當時的政府是父權政治(照顧人民的需要但不賦予任何責任),他們仍將這些舉動視為公民的義務和社會責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富裕的企業家,像是透納(Ted Turner)、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許多企業,包括印度的塔塔公司(Tata),一直到今天都仍延續這項傳統並發揚光大。 從事這類慈善事業背後的動機有兩層:道德和合理的自我利益 (enlighted self-interest)。很多宗教大力支持富人幫助窮人的觀念,早期許多企業家即發揮了傳統猶太教和基督教共有的基本精神。從古至今,社會始終期許富人會博愛地協助窮人走出困境。 參考資料 http://www.bcsd.org.tw/30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g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